踢球膝盖断了不用怕,新技术缝回原装韧带,9个月重返赛场
一场普通的足球赛,24岁的小王却因为一次意外扭伤,差点告别绿茵场。膝盖里的前交叉韧带断了,这可是运动员的“命根子”。幸好,青岛市市立医院用了一种新技术——“原位修复”,直接把小王的韧带修好,让他9个月后又能撒开腿跑了。
小王是个足球迷,平时没事就爱跟朋友踢两脚。那天比赛,他一个急停转身,膝盖突然“咔”一声,疼得他当场蹲下。去医院一查,磁共振显示前交叉韧带断了。医生说,这东西断了,就像房子的梁坏了,膝盖稳不住,跑不了也跳不动。
以前,韧带断了只能做“重建手术”。医生会从患者腿上取一块肌腱,像是腘绳肌腱或者髌腱,重新搭一条“新韧带”。这办法管用,但有个问题:新韧带毕竟不是原来那条,感觉上总差了点。小王一听,得割自己腿上的肉去补膝盖,心理压力特别大。
后来,他听说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张其亮主任会一种“原位修复”技术,能把断了的韧带直接缝回去,不用动别的地方的筋。小王赶紧挂号找了过去。张主任检查后发现,小王的韧带断得位置很特别,靠近股骨那一头,胫骨那边还挺完整,适合做这种新手术。
手术当天,张主任用关节镜,像是给膝盖装了个小摄像头,清楚看到里面断掉的韧带。他用特殊的缝合技术,把断开的两头仔细对齐,缝回原来的位置。整个过程没用到人工材料,也没从别的地方取筋,全程修的都是小王自己的韧带。
手术后,医生还给小王膝盖里打了一针富血小板血浆。这东西能加快韧带愈合,就像给伤口抹了点“特效药”。术后3个月,小王就能慢跑了。9个月后,他又站在球场上,带球、过人,感觉跟以前没啥两样。
张主任说,这种“原位修复”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。韧带断的位置、受伤时间都很关键。如果断得太乱,或者拖了好几个月才来看,缝合效果就不好,只能老老实实做重建手术。小王运气好,受伤后没耽误,赶紧来了医院,才保住了自己的“原装韧带”。
运动受伤的事,很多人不当回事,以为忍忍就过去了。张主任提醒,膝盖一旦疼得厉害,或者肿得走不了路,千万别硬撑。早点去医院检查,说不定能用上这种新技术,少遭点罪,也能更快回到正常生活。
青岛市市立医院的这个技术,不只是帮了小王这样的年轻人。很多爱运动的中老年人,像是爬山、打太极的,也可能遇到韧带问题。以前一听要做手术,很多人就怕,担心恢复慢,影响生活。现在有了“原位修复”,能尽量保住自己的韧带,恢复起来也更快。
这种技术还有个好处,手术创口小,基本靠关节镜操作,身上不会留大疤。相比传统手术,患者疼得少,恢复期也短。数据上,青岛市市立医院2023年开展这项技术以来,已经帮不少患者重回运动场,很多人术后都能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。
说到这,很多人可能好奇,这技术是不是所有医院都有?其实不然。张主任介绍,“原位修复”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特别高。得熟悉关节镜操作,还得会精准缝合,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做。青岛市市立医院在这方面走得比较前,算是给全国的运动医学做了一次示范。
中国这些年医疗技术进步很快,像这种微创、精准的治疗方式,越来越常见。不管是年轻人追逐梦想,还是中老年人想保持健康,医疗技术的进步都让大家更有底气去运动、去生活。青岛的这个案例,也让更多人看到,中国医生在国际舞台上一点不落后。
当然,技术再好,预防还是第一位。运动前热身,做动作量力而行,膝盖不舒服就赶紧休息,这些老生常谈的建议,其实最实用。谁也不想好好的生活被意外打断,对吧?
小王的故事,讲到这还没完。他现在踢球更小心了,但热情一点没减。他还跟朋友说,膝盖虽然受过伤,但现在感觉跟“原装”一样好。这话听着简单,却让很多人对新技术多了份信心。你说,要是以后更多人能用上这种技术,少点痛苦,多点健康,是不是挺值得期待的?